又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,想不想亲手为伟大的母亲制作一个小礼物?
5月13日下午,在广州图书馆南1楼阅读体验区,一曲柔和的箫声《平湖秋月》缓缓地由远而近,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观众,拉开了由广州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、广州机关党员志愿者彩虹服务队、广州图书馆、广州市正信慈爱协会、浙派徐门琴馆等共同举办的《“一束鲜花送母亲”━━温馨五月·情系母亲节》公益活动(公益慈善音乐艺术普及系列活动)的序幕。
(志愿者们在摆放物资布置现场)
(大小志愿者们在签到处派资料和维持秩序)
(满载感恩意境的古琴、箫合奏)
紧接着是古琴、箫现场合奏一首《小草》,主讲之一徐燕飞老师,讲述了中外名人对于母亲、对于孝道的理解,与大家分享了这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、父母的慈爱。这种爱一直陪伴我们成长,让我们能够在寒冷时记起她怀抱的温暖,在危难中听到她真切的叮咛,在黑暗里看到光明的召唤!
大家一定很熟悉由唐代孟郊所作的《游子吟》:
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
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
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
孝,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。那我们怎样去孝敬自己的父母亲?
本期专门邀请了11位青少年作为关爱成长的对象参加活动,传递正能量,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大家共同提升素质。
(老师在分享插花知识)
活动请来了谭江雁老师,为大家分享现代流行插花知识。
插花属古典艺术之一,到唐宋,插花与焚香、点茶、挂画统称“四艺”。为当时社会普遍基本的修养;上至皇宫贵族,下至街坊茶肆,皆热衷此道。如今,物质条件丰盛,中国女性追求高品质的生活,传统文化渗透在新时代,学习插花知识应用在工作与家庭或个人当中,为“新四艺”之一。既得到美的享受,又陶冶情操,改善环境。
从东、西方插花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及形状区分:西式插花注重:花多、重色彩、造型。主要有:圆球型、圆锥型、S型;正三角型、倒三角型、L型;水滴型、瀑布型、扇型、水平型。而东方式插花则花少、自然、清雅。主要有:直立型、倾斜型、下垂型。
(吸引眼球的插花艺术)
又从插花的特点、风格区分东方插花和欧式插花。谭老师还专门分享了插花注意的细节。原来插花艺术,并不是简单地将鲜花直接插进花器中,而是有章可循、多样统一,既要考虑虚实、高低、主次、大小,又要考虑对比、协调、层次。在活动中,大家还真认识了不少的花材。
现场观众一边可以欣赏谭老师插花表演,一边可以听着古琴配乐《醉渔唱晚》,真是别有一番惬意、轻松。观众们认真地听着,有些在做笔记,不少观众闻声而来,就算没座位,也一直站在旁边津津有味地看着、听着。
(主讲老师现场插花表演,古琴配乐)
大家知道康乃馨与母亲的故事吗?现代的母亲节又是什么开始的呢?
原来在1907年一位名叫安娜·贾维斯的女孩,为纪念她深爱的母亲,佩戴白色的康乃馨鲜花,并提议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为“母亲节”,以表示对所有母亲的崇敬和感激。她给许多有影响力的人写了无数封信,她的善举,得到了西雅图长老、著名大文豪马克·吐温等的支持和赞扬,经过多年努力,终于在1914年得到政府确认颁布执行。
在1934年发行的母亲节邮票上,一位母亲在欣喜地看着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。自此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,人们把尊敬母亲、思念母亲的感情,都寄托于康乃馨上,康乃馨同时也成为赠送母亲不可缺少的礼物,不同颜色康乃馨又代表不同的意义……
(老师现场示范花束的制作)
老师还亲自示范做了一束鲜花,活动的高潮,要数体验互动环节了。
抽奖和抢答,现场氛活跃,抢答正确和被抽中的20位幸运小伙伴们,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体验花束制作。其他观众也不会灰心,因为可以亲自在场内体验弹拨古琴的喜悦和不一样的清新感受。
(志愿者站在旁边准备递咪给现场观众回答问题)
(现场摆满了准备现场体验制作花束用的花材)
(大家在聚精会神地制作花束,志愿者与参与体验的观众互动交流)
(场面热闹而温馨)
(现场还可以体验古琴的弹奏)
体验区内人气旺盛,布置得像花的海洋,充满了欢声笑语,都在学习感受着让妈妈知道你是最爱她的人!你是最懂得感恩、知恩报恩的人!场面很温馨感人。观众们现场制作的花束也陆续完成了,在现场气氛感染下,还有小朋友学着用余下的花材做一束简单的小花,准备献给自己的妈妈……
(满怀感情的现场插花体验)
(这是大家现场亲手做好准备送给母亲的花束)
在母亲节之际,让我们献上自己亲手做的花束,对慈爱的母亲说一声:
妈妈,谢谢!我爱您!
活动圆满结束,我们期待下次再会。
(各主协办方志愿者、主讲老师和现场观众一起合影)
(彩虹服务队、市财政局志愿服务队、图书馆工作人员和现场观众一起合影)